- 土地神
- 道教神名。 又稱土地公或土地爺, 是道教神系中地位很低的小神, 但民間信仰極為普遍, 舊時凡有人群聚居之處就有土地神存在。 該神源於古代的〝社神〞崇拜: 《孝經緯》說: 〝社者, 土地之神。 地闊不可盡祭, 故封土為社, 以報功也〞。 認為土地長育萬物, 使人生存, 因此要每歲祭祀, 以酬其功。 祭祀〝社神〞的日期, 稱為〝社日〞, 一般分為春社和秋社。 秦漢以後, 總司天下土地的社神逐漸演變為與天帝相應的〝后土皇地祇〞, 由國家專祀, 而各個地方、 鄉村的社神則逐漸演變為土地神。 據記載, 最早稱為土地爺的是漢代秣陵尉蔣子文, 他死後成為鍾山的守護神。 漢唐以後, 土地廟遍布全國各地, 廟中土地一般用石鑿刻或泥塑成, 常為一穿袍戴帽的白髮老翁, 有些土地爺旁邊塑有一老婦人形象, 稱為〝土地奶奶〞。 道教經書中又稱為〝土翁神〞和〝土母神〞。 舊時民間, 鄉里村社皆祭土地, 祈禱年歲豐登, 人家殷富。 明清時流傳有《土地寶卷》, 共二卷二十四品, 描寫土地爺大鬧天宮, 與玉皇大帝、 諸佛、 諸神鬥法的故事。
Explanatory dictionary of Taoism. 2013.